校友风采

校友足迹 | 陈柳蓉:勿忘初心,方得师道

来源: 时间:2019-05-24 作者: 佚名 点击:

活动背景

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

校友简介

陈柳蓉,女,2009年考入玉林师范学院教育与科学学院,攻读小学教育(语文与英语方向)专业,现就职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富禄苗族自治乡富禄中心校,先后荣获乡“优秀特岗教师”,县“优秀教师”等称号,所管理班级获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先进班集体,参加县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获得“优秀奖”。

▲陈柳蓉在玉师教育与科学学院楼前留影

忆起大学刚毕业,离开玉师我就直接来到了三江富禄苗族乡,并成为了苗族乡里最边远的村小之一——岑洞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时间飞快,转眼四年过去了,回想刚到岑洞小学的第一天,步入校门的时候,印在眼帘的是一排破旧的木楼和一栋正在施工的教学楼,地面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周围一片狼藉。当时我们两个新来的女特岗教师被安排同住在一间狭窄的小木屋里,洗漱是在学校唯一的一间公共澡房,教师厨房又黑又矮,屋顶还是破漏的。目睹此景,瞬间给人感觉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心顿时生起退缩之意。但是,当看到一群群孩子们轻盈地涌向我们,眼眸里透着的那渴望和好奇,一张张阳光笑脸朝着我们笑,一双双稚嫩的手抢着帮我们提行李,小嘴里还不断叫着“老师,老师”时,那一刻,我们的心融化了……这是在玉师学习当教师以来从没有思考过的复杂又全新的理解。感谢玉师滋养了我,给了我坚毅的性格,传授了我为人师的技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大山最深处那最需要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的老师,在下一站里遇见更真实更美好的自己……

尽管这里条件不好,但我们就这样,站在这里静静守望着这方教育热土。

在这里,曾有孤独。

在这里,曾有迷茫。

在这里,留有坚持。

在这里,留下荣誉。

在这里,留下欢笑。

在这里,留有思考。

回想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未知,一心想用自己在玉师怀有的满腔热情和对教育事业执着而坚定的爱谱写自己的教育人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问题和苦恼接踵而至:边远农村小学艰苦的教学条件;孩子们不扎实的学科基础;班级管理的顾此失彼;语言文化的不相通导致家校联系的断层;教育理念相悖,教育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交通的不便;还有来自生活的压力。让我顿感迷茫:作为教师的我们,人生价值定位在哪?

就在我进入教学生涯最为困难的时段,是学校同事的鼓励话语、校长的悉心指导、县教研室带来的全新课改理念,让我重新找回了缺失的自信和阳光。且行且思教学中的快乐,愈发感受到一名小学教师的幸福就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在欢乐的校园中,在孩子渴求智慧的眼眸里。

▲陈柳蓉(后排)带领学生参加“六一”儿童节表演

由于所在的是农村高寒边远山区,条件差,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教师缺失。我被安排担任了二年级和毕业班语文、英语两门主课,外加副科美术、音乐、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另兼职教导主任教务工作。因繁重的工作压力,外加高寒山区,气候条件差,一开始很不适应,我的嗓子彻底沙哑,并损坏了声带,还患上了鼻炎。有一次,课间休息,耳边传来一阵稚嫩的声音:陈老师,给你吃,吃完喉咙凉凉的,很舒服。我抬头,看见滚欢荣同学摊开的小小手掌里放着几颗凉糖。顿时,我鼻子一酸,心中升腾起一阵温暖。欢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内向却顽劣,因为不守纪律多次被我批评,说心里话,我甚至有点讨厌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给我送来了凉糖,那就像黑暗世界里的一点灯光,让我开始挣脱职业倦怠的黑暗包围,这一刻,我是多么幸福呀!如果说是玉师培养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和崇拜,那孩子就是我幸福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坚定了我追求教师职业的这份决心,这是拨开迷雾后的明朗!

贫困导致的落后,给这座高寒山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里每家都有三四个以上的小孩,每个小孩瘦弱矮小,营养不良。父母为养活家里,全都外出打工,孩子小学毕业后也都跟着父母打工养家。受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我的学生90%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学校教育更加举步维艰。激流涌进,方能成就卓越。玉师所学,尽情挥洒,岂不酣畅淋漓!于是课外带着孩子跳苗族竹竿舞,给孩子理发,带着孩子们写“童书”,将童书集结成册,给孩子上绘本课……成了孩子们的每天的最爱!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负责任,也在我从教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上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优秀特岗教师。荣誉代表过去的努力,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在第二年里,更加努力,利用学校所学的教育知识理论、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以及各村校联合开展的教学教研课等,打磨提升自己的教学战术。并因表现突出获得县“优秀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先进者”称号。

荣誉也伴随着思考和怀疑的脚步,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左右:如何教育关心留守儿童?如何学习各种教育思想与方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公众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品德,教导好利他与利己之间的平衡?如何帮助内向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交?如何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如何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喜欢上一个运动,培养孩子的终生运动习惯?如何保持孩子的童心童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如何看待孩子“早恋”?如何帮助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孩子撒谎、偷东西怎么办?孩子网瘾怎么办? 孩子厌学、辍学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对少儿进行性教育?应试教育下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儿童”教育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教育形式下的教育活动,凸显出更多问题,培养教育人才,更应重视思辨和践行能力。教育之行,任重道远,勿忘初心,方得师道!

联系电话:0775-2661799

邮箱地址:ylsyxyh@126.com

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 1303 号(邮编 537000)

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玉林师范学院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