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丨植柱金:像干热河谷的仙人掌一样,坚韧、向阳、拼搏

来源: 时间:2025-09-24 作者: 校友会 点击:


扎根桂东南大地办学80年来,我校为地方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多万“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20万毕业生继承学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矢志奋斗,绽放出属于玉师人的独特光芒。

为庆祝建校80周年,激励更多青年学生与榜样同行,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官微将持续推出“校友风采”系列文章。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校友植柱金的故事。




“……在西部的广袤土地上,用十年光阴书写奋斗传奇。‘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玉师人付诸行动的实践。

2025年毕业典礼上,校长李伟中点名表扬体育健康学院2015届校友植柱金,勉励同学们弘扬“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玉师精神,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国家建设的前沿,闯新路、创新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人物简介丨植柱金


2015年作为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藏支教



曾任西藏察隅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格布村、学巴村第一书记



现任中共察隅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出发:从岭南到青藏高原


图片

(图为2015年志愿者出征合影,植柱金为前排右一)


2015年3月,玉林师范学院举办了一场大学生志愿者巡回演讲,彼时的植柱金坐在台下,从充满激情的演讲中感受到了西部地区对青年大学生的呼唤。下定决心、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和面试……就这样,他从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毕业后来到了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支教,从事体育教育。

在该校工作的时光,对他来说是快乐且自豪的。“来到这里不久之后,我组织筹办了校运会,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那年之前,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举办过校运会了,校领导说,‘来了个志愿者,把这事(运动会)给办起来了!’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为植柱金在支教学校校运会上的留影)


图片

                 (图为植柱金带学生演出)















但其实,在校时的植柱金并没有组织一场运动会的经验,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特地去请教班主任李远华老师。“整个赛程要怎么规划,怎么编秩序册,跳高垫怎么摆,跑道怎么划等等,哪怕已经毕业了,老师还是耐心而且无私地教我,从秩序管理、物资准备到后勤保障、应急预案,事无巨细。”

151AB

图片

             (林芝地震时组织学生避震所摄)












还有一件事,让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专门表扬了他和学科组的同事们。当年林芝市地震,房屋都在震,(那时是)凌晨4点钟,我们(体育老师)马上起床,到学校里吹哨子,把所有的学生按照班级出早操的序列排好,没有一个学生落下,没有一个学生受伤,也无踩踏事件。”


留下:从讲台到脱贫攻坚一线


2年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植柱金的优异表现,让该校对他的能力与态度十分认可,校领导问:“(玉林师范学院)还有没有志愿者指标,再派志愿者来任教?”

在他决心报考西藏当地的公务员后,学校的领导老师给予了他无私的关怀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边任教边安心备考,直至成功“上岸”。



“(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学体育的学生,吃得了苦、有责任、有担当,任劳任怨,适应性强。”



这是他获得的评价,也是他坚持不懈的行动。

2017年底,植柱金被分配到察瓦龙乡工作。这里距离林芝市约700公里,要骑2天的摩托车才能到。同事曾说:“看到漫山遍野的仙人掌就到察瓦龙了。”就这样,他留在了这片土地,像仙人掌一样迎着风沙,不惧干旱和炎热。2019年,他被选派到格布村任第一书记,2024年再次被选派到学巴村任第一书记。

205DD


图片




                  (图为植柱金与村民议事)



“刚到驻村点时,水电路讯网和居住条件特别简陋,我们通过走访村庄,了解基本民情后,发自内心地想,带领村民在这艰苦环境中谋求发展、脱贫致富,我们驻村工作队当仁不让。

任职期间,他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共同谋划脱贫致富道路。


16983

(图为植柱金到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和群众在一起)



“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和一位男同事下村采集扶贫资料,我们在G219国道上骑着摩托车,突然从山上落下大石块,距离我们仅仅1米左右。还有开展‘人畜分离’相关工作期间,村民亲自用摩托车载着我从怒江边驶过,车子距离江边不足50公分,悬崖和奔涌的河流近在咫尺,当时心惊胆战。在脱贫路上,有太多的回忆与感动。



房屋提升改造前,当地村民的房屋是两层的砂石木质结构,下面住牲畜,上面住人,厨房和卧房是“长柜式”的,没有隔间,庭院是黄泥地。植柱金帮助村民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实现人畜分离,大大减少了疾病的传播;用隔板对房屋作合理的间隔,让家庭成员之间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庭院的黄泥地也进行了硬化,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31F4016E9B

图片

                (图为植柱金工作期间留影)


农牧民群众曾经对义务教育认识不足,控辍保学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扶贫先扶智,控辍保学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他和乡、村干部上下联动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开导劝学,确保“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上山、下山、到田间地头去,都是他工作的“日常”。

23BD8


图片

(图为植柱金入户采集信息)


身处基层,调停矛盾纠纷也是“必修课”。他认为,“群众的矛盾始终要交给群众自己处理。”遇到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时,他请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两边都不沾亲戚的人一起出面协调、见证。对于村民不满生态岗位分配,他请对方有公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亲戚好友作“桥梁”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身边人宣传引导村民了解岗位分配条件和岗位职责。

他说,“这里的村民非常朴实,对我们驻村干部特别好,经过相处,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来帮他们脱贫致富的。每一次村民给我们竖起大拇指,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扎根:做一株向阳的仙人掌


从贫困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再到今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好日子靠努力创造得来。

“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凌晨2点,我们乡镇政府还是灯火通明,领导在厨房做饭,我们干部围坐在食堂,抱着笔记本电脑加班……”他一边回忆,

一边向我们说,要像仙人掌一样向阳而上。

“西藏最东南角的察瓦龙,藏语意为干热谷地,又因路途遥远、艰难和闭塞,犹如孤岛般的存在。面对命运抛来的干旱与贫瘠,仙人掌总能将苦难化作养分,以满身锋芒对抗风霜和酷暑,在绝境中长出新芽,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奉献出自己的果实与力量,用沉默的坚守诠释生命的韧性,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依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32F40


图片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援赠仪式现场)


为了给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植柱金等驻村干部为村民争取了石榴种植的项目,并为每家每户的老百姓发放了电饼铛、烤箱、烧水壶、冰箱等物资。其中,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捐赠冰箱36台。

“老百姓对我们的评价比较高,那一年驻村扶贫验收,我们村获得了全乡满意度调查最高分。你在村里有没有认真地工作,有没有全身心投入,老百姓是看得清楚的。



任职期间,经过踏实努力和顽强的毅力,2019—2021年,植柱金连续三年考核获得“优秀”,记三等功。



采访期间,他还不忘为我们“科普”、推介西藏。“藏区村民招待客人用的不是牛羊,是藏面(巴达)、酥油茶。这里的主要粮食是青稞,一年一熟,一亩只能收获450到500斤,非常宝贵……”说起风土人情,他如数家珍。

22AC2


图片

(图为植柱金接受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


“经过一批又一批工作队员的接续奋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还构建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验,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转化。在此,欢迎大家到西藏深度游玩!”


图片


2022年,任西藏察隅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以来,植柱金积极推动粤藏经济协作,多次赴广东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带动县域酒店及特色餐饮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猕猴桃、高原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提升,超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指标。


展望:种一棵青春的树


图片


“记得当时从家里出发,家里给我买了广州到拉萨的车票,一出发,就是十年。”植柱金说。

风华八十载,五四正青春。今年5月,植柱金收到了母校玉师的邀请,利用休年假回来与学校领导、老师和昔日同窗共叙在校的美好时光,共谋建校80周年校庆活动及未来发展,并在校园认领了树苗。“毕业十年了,这次终于借这个机会回来好好看看。”


图片


他还把象征深情厚谊的青稞酒带给了母校的班主任、辅导员。“当年,李远华老师鼓励我说,‘可以挑战一下(去西部)’,我做到了,让大家看到了体育健康学院的拼搏精神!很感恩老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栽种认捐的小树苗,将像千千万万的玉师学子一样,迎着朝阳和雨露,在这里茁壮成长,也见证着学校的变迁与发展,十年、十年、再十年……从八十、九十,到一百,乃至更为遥远、更为灿烂的未来。



图片


联系电话:0775-2661799

邮箱地址:ylsyxyh@126.com

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 1303 号(邮编 537000)

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玉林师范学院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