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丨王伟红:一生挚念,学不可以已

来源: 时间:2025-09-24 作者: 校友会 点击:

 

   

扎根桂东南大地办学80年来,我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多万“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20万毕业生继承学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矢志奋斗,绽放出属于玉师人的独特光芒。

为庆祝建校80周年,激励更多青年学生与榜样同行,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官微将持续推出“校友风采”系列文章。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校友王伟红的故事。


   


undefined

 
王伟红          
1987级玉林师专化学系校友        

         

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


         

现任名山中学任校长,曾任玉林市锡昂中学教学副校长


         

曾获得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省级专家称号、获得广西教育厅授予优秀教研员、广西课改先进个人等称号。


         

玉林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授课专家、玉林市信息技术2.0专家、2021-2023年玉林市师德巡讲专家、玉林师范学院区培、国培专家等称号


         

曾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广西优质课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在全国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中获2次省级“优课”奖


         

主持有2项省级课题、参与6项省级、3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14篇


         

主持广西特级教师“满天星”工作坊



       

薪火承家学,志起杏坛出


       


“我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是玉林师专第一届毕业生,也曾在两所中学任过校长,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堂叔、堂弟也是校长,家庭成员中还有好多老师,当一名好老师,是我一生的挚念。”

1987年,王伟红带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向往与热爱,考入了和她早已有缘的玉林师专。谈及读书时令她受益匪浅的经历,她说起了加入即兴演讲社团的点滴。“每隔一定时间社团就进行一次比赛,现场抽签决定次序,按序号即兴演讲。这个是由学生自发搞的活动,(参加比赛)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样的训练对今后作为教师,以及作为省级培训专家都起了很大的帮助。”


D443

     

(图为玉林师专化学系87级1990年6月毕业留影)


积极进取的她还通过竞聘担任了系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1989年7月份,她代表学校参加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一次调研活动,对“中学学生思想政治情况”进行了主题调研。

“通过调研,感觉到中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中学生的“三观”形成尤其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方面,教师责任重大。这次经历让我在今后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铭记,不单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注重育人,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学会做人。”


   



       

讲台勤耕耘,匠心铸教艺


       

   


1990年,王伟红从玉林师专化学系毕业后,来到玉州区七中工作,并在这里度过了17年的光阴。


我不只是想做教书人,我要做教书能人。


这是她追求的目标。

理想很丰满,如何做到教学的能人,这需要漫长的探索。刚到七中时,她担任的是化学实验员。为了防止仪器不配套实验不成功,她需要先做一次实验。仅氢气的爆炸这个实验用什么瓶子来做,她就尝试了多次。从纸盒、塑料瓶再到铁罐头,她逐一检验爆炸的效果,最后选择有效果但不至于危险的仪器给学生进行演示。那几年里,她尝试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水往浓硫酸滴定、面粉爆炸等实验,还给学生做了许多书本没有的兴趣实验。这段经历带给她深刻的感受——



       

       

想做教学能人,先要掌握自己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


       

       


为了让课堂更精彩,2001年,她自学电脑,从五笔打字开始,再到编辑试题。“(我在电脑上)固定好酒精灯图形线条,不让它变动,(结果)一打字,又动了,我又重新排版……我坐在电脑前一直重复相同的动作,直到发现了“组合”键,发现了“紧密环绕”功能……我的电脑技术就是从这么‘low’的方式学的。”

在那个电脑还不普及的年代,王伟红为了掌握一切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技术,可谓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功夫,现在司空见惯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等,都是那时候她向“度娘”一点一点学来的。



         

想做教学能人,还是技术手段才能为自己添彩


       



       

教研攀高峰,求索破难关


       


2007年,她经公开招聘考进玉州区教研室担任化学教研员(兼职物理教研员),并不断向更高的山峰攀登。“2009年底,玉州区成立了培养教师骨干的毓秀班,我当班主任后感觉自己知识与能力不足,偷偷报名参加了全国教育硕士的入学考试。(当时我)很怕别人知道我这么‘老’还想读研究生,网上买了复习资料,把封面包起来偷偷摸摸看,终于考上广西师大,同时又修读在职研究生学历课程……从2010年到2013年,三年时间6个假期的学习,对于年轻人应该不成问题,但我42岁啊,英语从ABC开始捡起学……”

通过自我提升学习,她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格局大了,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特别是课题研究的能力,后来我成功申请了两个省级课题,均已结题。2021年及2023年与母校玉林师院合作,2次获得了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她说,不断学习是她不老的法宝。自学电脑摄影知识,成为信息技术2.0的市级专家,又在别人不懂互联网+时创建了2个UMU直播账号进行网络教研178项课程,影响学员9000余人,通过录播教室在玉州教育平台开设直播课堂,跟进培训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有效教育这一系列站在教学“时尚”前沿的做法,是勇气的体现,也是能力的展现。



       

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接近时代的呼唤,更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崇拜你,你的教学才会更有效。不断学习,不是为了什么名利去学,而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大的底气。


       



       

教改启新篇,躬身促发展


       


2013年秋季,王伟红到玉林市锡昂中学(原玉林市第三中学)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重新备课,重新学习天时博电子白板知识,重新学习管理知识,重新返回课堂……”她连用了几个“重新”,以感恩的心情来描述这段经历,“很感谢组织让我又回到了教学第一线,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正因为要自己先学会、再教会其他老师,我学习得更努力并更容易学会。”


22DFE


王伟红6.jpg      

(图为2024年广西重点建设王伟红特级教师工作坊在名山中学挂牌)



   

她在三中推行一系列特色教研的活动,率先给老师示范,通过每次的评课及假期的校本培训让教师迅速掌握上课的操控技巧,大大提高了该校的教学质量,她本人也在化学课堂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2017年、2018年的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中获得了2次省级优课奖,在2015年获得玉林市、广西实验说课一等奖及优秀奖,在2021年获得了市录像课一等奖。2013年后,王伟红共获得12次各种比赛课一等奖,并于2015年获得了特级教师称号,2021年评上正高。


   

   



       

箴言寄后儒,奋进向未来


       


王伟红8.jpg      

140BF


(图为王伟红在名山中学广播室讲话)


现在,作为名山中学的校长,还不断学习更先进的管理知识,在教师培训、校本研修中还担当培训任务,引领教师掌握新课标新课改理念, 她还学习AI人工智能知识,她说“学不可以已”,这是她的终身追求。她也用永不停歇的步伐,践行了这份追求。

谈及对在校师范生的建议,王伟红表示,面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变化,师范生需适应社会对教师“全科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数字素养”的更高要求。

01        
强化跨学科能力与信息化素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一专多能”素质。建议大家辅修科学教育、人工智能等课程,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如虚拟现实技术),提升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能力。

02        
实践导向,以问题驱动学习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建议大家主动参与校内外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反思教学策略,在大学中多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

03        
终身学习,适应教育变革        

教育政策与技术迭代迅速,建议大家建立持续学习意识。与时俱进,学习力及对知识的获取途径要有敏锐的感受力。

04        
锤炼师德,做“大先生”而非“教书匠”        

新时代教师需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格魅力。建议大家主动参与师德养成活动(如名师访谈、教育伦理研讨),将教育情怀融入日常行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玉林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表明,地方高校可通过特色化办学、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实现突围。

对于师范生而言,唯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教育战略需求结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栋梁之材。

八秩春秋育桃李,薪火相传守初心。盛事如约,心期至诚!愿四海校友重返母校,共忆青春岁月,同绘教育强国的玉师新画卷!




 

 
 


联系电话:0775-2661799

邮箱地址:ylsyxyh@126.com

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 1303 号(邮编 537000)

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玉林师范学院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