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盛夏别后,不知不觉间,王彬彤已阔别玉师校园十年。
回望本科学习的时光,他特别提到了美术与设计学院老师的指导:
“我的考研包括后来的成长都离不开李金玲老师的帮助。从大二起,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在她的工作室学习手绘,在专业能力和做事态度上,我们耳濡目染,一步步成长。还有我的班主任韦学飞老师,很巧的是,我们入学那一年,也是韦老师和李老师新入职玉师的那一年,我们都是校园的新鲜面孔,四年来,我们的师生关系都很好。
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彬彤响应“到西部去”的号召,毅然奔赴南疆热土,将青春色彩绘在玉都大地上。
说起这些年来最令他感到难忘和自豪的事,还是不得不提金川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这一幅“集体作”。
驻和田市古江巴格街道金川社区以来,他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方式新方法,围绕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党建+物业”融合发展思路,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
如何让群众信任你?如何统一群众的意见?王彬彤给出了他的答案:“耐心、细致、热情,一定要‘接地气’。”
激发居民参与自治的意识。历时5天完成对677户居民的入户调查,通过征求意见书项目启动后,他带领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及社区两委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多途径收集困难诉求,了解居民意愿,不断完善改造计划明确发展方向,致居民的一封信、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向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居民征求意见,最终梳理出10大类412条意见建议。他说:
老百姓的各种困难诉求,都要有所答复。能解决的要拿出行动解决,解决不了的,要诚恳给出不能解决的原因和理由。
为了打破信息壁垒,及时化解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搭建群众和组织间的情感纽带,他们建立了社区工作队、社区干部、施工单位责任人和辖内居民同在的微信群,还成立了“社区改造监理会”,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退休干部担任“义务监督员”,全程跟踪改造进度和施工质量,让改造过程实现“全透明”。
改造后的小区增设了500个公共停车位,满足了老百姓的停车需求;成立了法律咨询援助中心,对民事纠纷、劳务纠纷、涉法涉诉等业主反馈问题,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设置了集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书法绘画、棋牌娱乐、品茶会友、手工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满足了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生活需求。
不仅如此,经过内外同改、软硬兼施、地上地下、平立结合”等一系列措施,小区完成全面系统改造,实现基本功能和配套设施“换代升级”,迎来了颜值和内里的“华丽蜕变”。修订完善后的《居民公约》公示公开全量签订677份。
改造的全景之中,还有微距的温馨。听到自己的结对亲戚家的女儿结婚,他会第一时间带着社区干部参加婚礼,给予新婚祝福。辖区居民吉力力·阿不拉因患有脑梗赛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面临高额的手术费。王彬彤了解情况后,想尽各种方法为他们家帮扶了7次资金救助,令他们一家感动不已。
“王书记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年纪较大的社区居民吐尼沙汗·他日阿洪阿姨曾这样评价他。
工作调动后,王彬彤再回到社区,仍有回家的感觉。居民会亲切地跟他打招呼:“王书记,(这段时间)你到哪儿去了呀?”这令他感动不已。
这些年来,王彬彤一心扑在基层工作上,充实且忙碌。奋斗的岁月让他对新疆有了很深的感情,在与各族群众的相处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干部。他由衷地说:“新疆是个好地方。”
“民族团结不在于形式,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他说,“我们各个民族只要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定可以兴旺起来。一个国家只要团结稳定,一定可以强大起来。”
(王彬彤荣获2023–202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民族团结不在于形式,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他说,“我们各个民族只要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定可以兴旺起来。一个国家只要团结稳定,一定可以强大起来。”
而今,他又将在组工战线继续奋斗,用心用情浇筑民族团结之花,与各族党员干部、广大群众一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绘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