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丨来了,这是我的第五(六)个教师节🥳

来源: 时间:2025-09-29 作者: 校友办 点击:

图片

扎根桂东南大地办学80年来,教师教育始终是我校的特色。一届又一届师范生奔赴一线,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们从校园到另一个校园,以厚德博学为笔,书写了从“师范生”到“为人师表”的第一章。

他们从讲台到另一个讲台,在知与行之间不断求索、实践,完成“试讲”到“真讲”的华丽转变。

他们向教育事业交出了第一份亮眼的答卷,卷面字字句句,印着奋斗的笔画,也飘着玉师的墨香。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让我们听一听年轻教师校友的故事——

图片


从田径赛场到育人赛场



图片
文麒凯 | 体育教育专业2021届毕业生

现为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教师

获广西大学生运动会110米栏冠军培养学生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赛事奖项

多次获学校优秀教练、优秀指导、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说:“田径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所以我一直在训练,没觉得(这样的坚持)有什么不情愿。”在热爱的指引下,他在田径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成为了他毕业后投身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


FF1D



图片


跑道上的他,并不孤独。谈到在校备赛的事,他始终记得在在身边指导的周家金、李进敏等几位老师。“我来玉师之前,和其他人一样,从来没有练过跨栏,老师们劝我去试一试,我才跑出了第一步。”

但正如跨栏需要跨越重重阻碍一般,他的比赛历程也非畅通无阻,“我第一年比赛是失利的,失利后,老师们也没说什么失望的话,继续一步步带着我练习,又跑了一年,第二年才拿到的冠军。”短短一句话,并未多提及比赛失利的迷茫和焦虑,这些早已被他甩在身后,而他,在跑道上不断向前。

从母校的田径场,到博白县第四高级中学的育人场,文麒凯进入了另一个赛道,他的重心放在了让学生站到更高水平赛事的跑道上。

“(工作中)我当然也会遇到困难,有时候也会觉得学生难教图片。”不过,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会练,也要会教。让他们学精专业了,我才能(做到)不误人子弟。他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严格考核,不断push他们拒绝佛系、适当“卷”起来。




IMG_20250512_225250.jpg

5F658

736BA

图片


‘知行合一’,它一直融在我的教学当中。体育训练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既要学习技巧,又要在反复的训练中练习技巧。


如今他教出的学生带着与他如出一辙的锋芒,在参加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自治区级及以上赛事中获得100米和200米冠军等奖项。

对于“五育”并举和体育发挥的育人作用,工作后的文麒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体育不只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体育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让人享受乐趣,提高对抗挫折的能力,培养更健全的人格,在运动中,学生能更好地培养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品格。


面对未来,文麒凯并不满足。“时代也在不断发展,训练方法和技术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将更好的技术和教育理念传授给我的学生。”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经常也外出学习,和高水平的教练员交流,也去过广东的俱乐部学习。”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成长为他心中的“好教练员”。



学海无平渡,终身需勤修


20533

图片
罗平 | 化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

梧州高级中学教师

曾获广西教育厅自治区级精品课、梧州市教育局精品课,获2022年梧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全员全岗安全培训优秀学员,2022年广西教育学会教研成果三等奖。

参与1项区级课题研究,2项市级课题研究,开发3门校本课程。


今年是罗平在梧州高级中学担任教师的第五年,一如当年刚从母校毕业时那样,她满怀着教书育人的热情。

能到示范性高中教书,这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但同时,初出茅庐的紧张、高中知识的复杂学生的聪明以及对教师的高期待值也给最初走上工作岗位的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她清晰记得第一次上课的紧张。“很怕说错知识点,讲错之后会反复琢磨哪里上得不好”。为了击溃焦虑,她迅速拿出行动,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我提前把配套的全部练习题都刷了一遍,把我师父的所有高一、高二的新课、习题课全都听了一遍,一节不少!”这样的勤勉给了她足够的底气,让她在讲台上更有自信。

很快,考验罗平的时间到了。2022年,她作为青年教师参加梧州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为了上好参赛公开课,她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反复磨课,从教姿教态、授课方式、知识点讲解,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节公开课的录像获得了自治区级精品课和梧州市级精品课的荣誉。


图片

2AEDE


“教书”和“育人”同为教师的重要职责,罗平也是学校班主任的一员。初任班主任时,她接手的是高二班。起初比较顺利,她有作为该班任课老师的基础,和学生们很快熟悉了起来。

“但接触久了,短板就暴露出来了,他们就开始‘欺负’我,遇到一些事回到办公室一讲,有经验的老师就告诉我,肯定‘被骗’啦。”罗平笑着分享了一些小插曲,结合现在高中生的特点,告诉我们:


(面对学生)尽量采用教育性的处理方式。如果学生在教学上不认可你,工作很难开展下去。课上一定要让他们认可你。


温柔而有力的教书育人之法,让学生慢慢认可了这位年轻的老师。

这样的教学理念同她在母校求学的经历分不开。她还记得在玉师时对她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

当年,在聂国朝老师的带领下,她参加了许多”大创“、挑战杯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奖项。这一段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磨练了她的心智。

备战师范生技能比赛时,邱艳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对她的教学作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她工作非常细致,对每个知识点都揪得很到位。后来我上课求精求稳,反复打磨,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她的影响”。


不要因为觉得事情难就放弃,一定要去试一下。试过之后会发现没那么难。


作为青年教师,罗平在不断进步。她参加了多场AI赋能教学培训,持续的“充电”让她迈向讲台的步伐更加自信坚定。


图片

4616B



52260

图片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266F2

图片
于清云 | 英语专业2021届毕业生

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英语教师

参与市级课题“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实验研,发表论文1篇,获2024年贺州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校时荣誉证书的照片)


当提起在校时拿到的一个又一个奖项荣誉,于清云首先提起的不是光鲜荣耀的获奖时刻,而是在各种比赛与项目中不断给予她支持的老师。

“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时,我才大二,还没有系统地学过教学技能,从来没有上过讲台试讲,感到迷茫又恐惧,精神压力相当大。”

备赛的过程中充满艰辛,但指导老师耐心、全面、专业的指导就像一片永远可以依靠的绿荫,给她带来了稳稳的安全感,慢慢消解了她的焦虑不安。


图片

1B4C8

17DDF

图片

17A50

图片


“学院的老师帮了我很多,从怎么站、肢体怎么摆,到如何针对不同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得非常细致。而且老师很体贴、很关心我,一直给我鼓励。去参加自治区教师技能大赛的时候,老师连衣服都帮我准备好了,她担心我紧张得吃不下饭,还给我带了吃的。”

教过于清云的老师这样评价她:


在专业素养上,她扎实的外语功底、流畅地道的语言表达、对教材文本的深刻解读,都展现出自己的优秀专业水准。教学实践方面,该生极具创新意识,能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出逻辑清晰、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呈现效果出色。备赛过程中,面对压力始终保持专注与坚韧,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细节,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于清云同学定能继续发光发热,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189C2

图片


1731E

图片

(于青云与老师的合照)


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她依然十分动情。四年间,学院老师们用温暖的行动轻轻摇动她和同学们的心灵,陪伴她们完成学业、走向讲台。

但,要做到独当一面,还要经历再一次的蜕变。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她,站在50多双眼睛望着的讲台上,感受到实战带来的压力和比赛完全不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成绩、心理、学习态度都不一样。”望着这一双双眼睛,她认识到:每一朵云,有不同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即使拿过(师范生)技能大赛的奖,有了(良好的)基础,我仍然要以‘清零’的姿态到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上课。我总想什么都教,我不知道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适合补充,什么应该一笔带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刚开始一节课可能要备一到两个小时,先粗略备一遍,再细致过一遍,有疑问的地方挑出来问师傅,看教学方法是否可行。还要和师傅磨课,我去听她的课,她也来听我的课,反复复盘,一边学习,一边改进。”

云的形成不仅需要湿度,还需要温度。她学着当初她的老师照顾她那样,对学生倾注关怀。


不管是竞赛还是平时学习,像我们这种需要背诵记忆的科目,没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凝华的过程需要等待,在不能及时看见成效,没能马上得到成果的日子里,孩子们的情绪难免烦躁,自信心也会动摇。

她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夸赞和肯定。“我每天都肯定他们的努力,不断告诉他们学习要慢慢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知识,通过每一个小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面对班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她也从不叫他们“差生”,而是称为“后进生”。就算是后进生,哪怕每天只记一个单词,也值得夸赞,毕竟他们付出了努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路走来,一个人在小城里打拼,面对示范性高中的教学压力,苦吗?苦;放弃吗?绝不。小小的云,很坚定

“我从小就没想过纠结学文学理、选什么专业,一开始就想当英语老师,我很早就规划好人生了,就按照这个目标走。”

面对再多困难、再多挑战,一旦她回到教室、走上讲台,她就放下一切,只享受传道受业解惑的快乐。她说,教师是‘为爱发电’的工作,而恰好,她有很多很多爱。


图片

他们从天南湖出发

走向八桂大地

将理想融入基础教育的脉搏

以专业回应时代

以热忱书写担当

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这光芒必将照亮更多孩子的远方




联系电话:0775-2661799

邮箱地址:ylsyxyh@126.com

地址: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东 1303 号(邮编 537000)

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玉林师范学院校友会